二维码 返回总站>>
中国美术家网
聂晖官方网站
http://niehui.meishujia.cn
我的主页 我的简介 我的作品 艺术思想 我的相册 名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艺术视频 我的访谈 获奖收藏

        从当代国展看当代书法创作

          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人关注、书坛热议的。它成为书法篆刻家艺术成就的最权威的注释。所以每次的全国展,都成为书法创作的一个航标。竞争激烈,观潮者多,弄潮者亦多。笔者亦多次参展、观展,感受良多。国展无疑对促进书法家创作、进取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,同时,对书法学习、创作,形式,包括书法内容的构成起到了风向标式的引导作用,因此,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仔细研究,尽可能全面正面的积极引导。纵观近年的全国书法篆刻展,笔者感觉国展笔墨法经典、深入传统并有创新,形式随时代、融入美术注重视觉,但人文内涵相对缺乏,绝大多数文字内容是抄写前人经典、诗词曲赋、书论画论,原创内容极少,反映了组织者和书法家对人文修养的忽视。

          一、近年书展总体概况

          近年国展,每次投稿量,专题展大约在3万件,届展大约在5万件左右。从投稿看,行草书占主流。一般比例达到60%,篆隶最少,仅占15%。以十届国展情况为例,整体分布情况总体如下。

          类别 行 篆刻 刻字 篆书 草 楷 隶书 合计

          投稿人 16866 24527 41393

          投稿数 20996,其中刻字1700多 30938 51934

          优秀奖 18 4 2 6 21 5 2 58

          提名奖 11 14 3 10 20 5 5 68

          入展览 194 54 45 36 191 82 59 661

          共展出 223 72 50 52 232 92 66 787

          对联 1 9 1 3 12 26

          当代国展,行草书以师法“二王”为主流,与过去王铎风、书谱风等有所不同。这也反映书法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,又趋于百家齐放。篆隶楷等正书方面,传统秦篆汉隶唐楷形单影只。以工稳取胜的秦代小篆作品不多,而流畅的清代小篆、大篆相对多见。以甲骨、散氏盘为主,而且强调了笔墨效果,节奏明显。传统汉碑相对较少,而取法开通褒斜道、鲜于璜及陠阁颂渐多。汉简作品也有代表,不少隶书引简入碑,增强了书写效果。楷书方面,唐楷少见,仅褚字偶有一席之地。当代国展,小楷发展很快,成为楷书入选最多的形式。精美细致,流派纷呈,从钟王、褚颜到文征明、王宠等均有代表,总体占楷书总量80%。篆刻整体水平较高,各种风格齐备。当代国展帖派占据主流,碑帖融合明显,增强了书写节奏变化、墨色对比,深入传统兼容众家之长,并有一定的探索创新,出现了一些有个性、有风格的作品。书写内容从历届的抄写唐诗宋词为主进步到了摘抄世说新语、历代文、赋、书论画论上。

          二、当代国展主要形式特点

          当代国展,让人眼花缭乱、目不暇接的就是作品的形式。可见不仅是外行看热闹,许多内行也在看热闹。

          (一)拼接

          一是色彩:纵观国展,没有拼接的作品很少,每件作品都是几种颜色。或冷色相配,或补色相搭,或同一色系相应。或是块面变化或是用不同颜色线条造型。试想一片汪洋之中,当然是那一帆远影引人注目。所以在一批批白色作品之中,有色有品的作品自然会显得更精美,受到更多的关注。

          二是幅面:展厅书法,当然以大为优势,所以在以往的展览中,有一丈八的。可这样的作品对展厅的要求很高,不易装裱,于是七届国展之后,限制为八尺以内,而十届国展进一步限制尺幅为6尺以内,比往届尺幅又小了两尺。书法家们要在相对更小的方寸之间展乾坤,于是出现了小帖多幅,组成一件作品,被称为组合式中堂,组合式条屏,增加作品的曲折感。就像苏州的园林,在一个小的环境中,营造一个曲折回环的景观,以形成曲境通幽的审美意趣。而少字的作品入选率非常低,如少字的对联,只有26幅,而且多数在旁边加上了长款。

          (二) 纵横交错:国展作品要求竖式,如果一味的竖式,又流于平凡。于是众多作者,想出很多办法增加作品的横式感,如作品上面加一横式条,或横写一个标题,或纵写少字多行跋文,形成横式感。或增加一张横式、方式花案拓片,使作品显得纵横交错,变幻莫测。

          (三)印章:自古以来主要用途都是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,演变到后来成为书画作品的装饰,到今天更成为做形式感的重要工具。据统计,国展中有的一幅作品多达50余个印章,大的、小的,各种形状的,姓名章、闲章、收藏章图形印统统上场,连盖、半盖、造形、破势比比皆是,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。

          (四)仿古:中国自古就有尚古之德。体现在书法上,早有痕迹,但当代国展尤甚:染色,加拓片,用虫眼纸、火烧残纸、手撕纸、其它特殊纸,可谓美轮美奂。

          (五)跋文:当代国展跋文之多,可谓历史之最。多用小楷完成。因其字小,可以像孩子的“积木”一般变幻着造出各种形式,加之可增加作品的细节感和书卷气而成为今人之最爱。

          三、 形式感的重要性和成因分析

          (一)重要性

          首先,形式感如人之穿衣打扮,有增加气质之功。所谓三分长相,七分打扮。其次,中国哲学思想、作者的艺术思想亦可通过除了书法本身以外的形式来充分表达,如纵横、虚实、布白、阴阳、变化等。第三,通过新颖别致的形式夺人耳目,占领先机,俘获评委和观众。第四,通过形式可多角度展示作者多种书体功底。

          (二)成因分析

          一是美术影响:过去文人以书法为主,以画画为辅。近代以来,传统受到冲击,反传统现象突出。而且与精英文化不同,琴棋书画,大众接受程度却是画书棋琴,这也是文人四艺的复兴顺序。客观上也有市场规律在推波助澜。因此,书法逐渐被作为视觉艺术,很多大专院校将书法专业设在美术学院,很多学美术的人转行书法,因此,书法借鉴美术的颜色搭配、平面设计、视觉冲击就顺理成章了。

          二是评审机制:瞬间印象至关重要,否则初审就被淘汰,无法入选。一般而言,评委初评关注一幅作品的时间不过10秒钟,大多可能是一眼而过,没有一点特别,很难留住评委眼球。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作者“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”的心态。但物极必反,所有人都浓妆艳抹之时,可能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反而吸引眼球。

          三是展厅效应:入展的作品最后都要上展场,因此,是供人观看的。作者与观者事实上是陌生的,不存在对作者人品、艺品的深入了解,完全是凭视觉感受。形式多样更能体现“百花齐放”的时代特点。

          四、反思

          当代国展最大的遗憾是“重视觉艺术,轻人文修养”。

          (一)跋文不是跋文

          众多作品有跋文之形,却无跋文之实,为形式而形式。跋文应是对书写内容的评价、说明或创作体会,可当代国展很多跋文都只是一些相关甚至不相关诗词的抄写。说明作者人文修养不够。

          (二)书写内容以抄为主

          自作诗词文少。虽然从多年前,中国书协的展览通知上就赫然有“提倡自作诗词”字样,但评审中很少为此加分,因此,自作诗词者寥寥无几。而十届国展以来更把这样的倡导性语言也删了,之后的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、第二届册页展……都不再提“倡导自作诗词了”。抄写经典本也是传承文化的过程,用作平常送人或商业都无可厚非,但作为届展这样的大展,应当有更高的要求,应当倡导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作。而当代国展形式的创作显而易见,内容的创作少之又少。以十届国展为例,入选的787幅作品中只有14件是作者自作诗词、对联或笔记。整个展览大厅,抄录他人诗文的比比皆是,缺少当代文化含量,所以令人感到当代书展基本可以更名为《抄录员大展赛》。

          (三)文字错漏。

          当代国展文字错漏似乎已不什么问题了,可谓比比皆是。如十届国展有一幅写白居易琵琶行的作品,一开篇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,就将第二个字“阳”字抄掉了,中间两处亦分别抄掉5字4字,一幅作品仅掉字就达10个之多,还有错字参杂其中,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。


          “重形式艺术,轻人文修养”会形成书坛的浮燥心理。重视觉艺术本身不是什么问题,视觉艺术是随时而易,学习摹仿相对比较容易。但人文修养需要长期积累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,需要长时间的培养、熏陶。国展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风向标,如果国展都轻人文修养,还有多少书展能号召书家重视人文?还有多少书家能花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在人文修养上呢?



      个人动态
      新冠难挡中国艺术魅力 聂晖网上...
      第三届海内外华人书法大展在迪拜...
      琴牵千里:一次书画展促成跨国界...
      书画家聂晖应邀在日本众议院作“...
      冬至·在水一方——琴诗书画雅集...
      何时君再来?(when com...
      美国自然历史与中国文人书画的美妙遇见
      世界文化联合会在新加坡成立 才...
      聂晖书法作品获国际书画展“银奖”
      聂晖华盛顿大学”汉字之美”讲座受欢迎
      本官方网站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、音频、视频等)均由艺术家本人或其合法继承人提供并认可,根据相关法律、法规授权我公司通过中国美术家网发布。涉及版权等事宜请联系我们。
      责任编辑:汲平
      客服专员:杨小薇
      客服电话:13261878869
      版权所有:中国美术家网 WWW.MEISHUJIA.CN Copyright ?2005-2016
      服务热线:
      客服邮箱:fuwu@meishujia.cn 客服QQ:529512899
      Processed in 0.402(s)   11 queries